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

《2016 冬季出走之东京大学~三四郎池塘 Sanshiro Pond》

地点 ~ 东京都文京区本乡三目丁
时间 ~ 05-02-2016 上午12点30分 (晴)


三四郎池位于东大安田讲堂后面的山丘环抱之中,四周被大片茂密树木重重围绕。

去年夏天,我跟女儿走到这个T字路口时没再往前走,而是转去左边的安田讲堂

沿着斜坡一旁茂密丛林往下直走,约百米的距离就来到三四郎池的入口。


三四郎池周边——入口前的化学馆

化学馆相对的东大学生支援中心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Student Support Center

它就隐藏在斜坡左边这片丛林后面,背景建筑是法学院 2号馆,右边大树底下是 LAWSON连锁店。


丛这条由石板块与大圆石铸成的斜坡小路望下去,林中深处开阔空间后面山坡上是高大浓密的树林,山坡下是一片如镜子般明亮,泛着银光的滑面,那就是东大有名的三四郎池塘 Sanshiro Pond



三四郎池的原称是“育德园心字池”,是江户时代加贺藩邸庭园的一部分。明治时期捐赠给东京帝大,后来因为夏目漱石的小说《三四郎》而改名为“三四郎池”。

脚底下一块刻上‘舊加賀藩上屋敷育德園心字池’的巨石。

它隐蔽在四周茂密的树丛中,一个僻静,清幽的原始自然天地。

池塘边的石板小径。

幽静的三四郎池塘浅浅的,池中的水有些浑浊规模不大。

池塘另一端有位女士(是学生?职员?还是像我一样的游客? ),打开用布块包裹的饭盒,就坐在池塘边的石块上吃起午饭。

我也有样学样,在这树底下找了块平滑的石头坐下,吃刚才买自流动餐车的饭盒。

我左她右面朝三四郎池坐着,距离相隔甚远,我无法与她正面打招呼。边吃边望向四周绿幽的树林,感受从山坡林中吹过池面扑来的阵阵凉风,看着荡漾在池中觅食的水鸭,在水里悠由自在溜达或追逐同伴嬉玩着的鱼儿。

在国内生活了五十多年,从来不曾独自在如此特殊的环境下用餐,而人在异乡的此刻却做了在国内怎么也不会做的事。在这里用餐,比起坐在有空调,装饰精致时尚的餐厅里,感觉还要舒服,坦然。这个无心插柳的体验,在往后的日子里留给我的是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~

可惜当时没路人帮这两个,同时在池塘边用餐的陌生女人的经典画面拍下。。。

这时候想起了孩子们,立刻发条信息过去 :

老妈 :校园内小车买的饭盒,超好吃的,800日元。现在在校园内的四郎池塘旁边吃饭,野餐,看鱼。。。

医药系综合研究栋巷子的流动餐车 - GREEN SPAIN买的餐盒。

丰富的一餐,我享受着在东大美好的这天~

吃着吃着,来了四位放学后路过的男生,他们踩在泛白的石板上走到池塘中央看鱼,嬉闹。

接着来了三位身穿冬季校服的女中生,他们都来自同一所中学吗?







面對無常的人生,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像夕陽下的美麗景色那樣,短暫而美好。

只有惜時如金、不虛度時光、把握當下的人,才能擁有一個充實、無悔的人生。



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

《千字图》转贴


五六十年代面世的千字图,图文并茂,并附有马来文翻译。

这本应势而生的大伯公解梦千字图,
指导下注者从所梦到的事物查询所代表的数字。

至今这本“买字指南”还有老一辈在用,这也是最早期的民间翻译读物







《2016 冬季出走之东京大学~ 理工法学馆/弥生门/池之端门/农正门》

地点 ~ 东京都文京区本乡三目丁
时间 ~ 05-02-2016 上午3点45分 (晴)

东京大学校园里的每栋教科大楼,都持有各自独特的形式与风格,每走到一个区隔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幅幅不同的画面,让人有焕然一新,惊喜不断的感觉。这些江户时代遗迹独有的景致,在早稻田大学校园里是绝对无法见得到的。

四季的东大校园景色是一幅美丽的画册,这也是自去年第一次的到访后我就爱上了这里,对自己许诺以后每个季节都会再来这里看一遍~

东大还有一个特别之处,就是校园里有特多的铜像,在这里随便一个转角你都可以遇上这些‘名人’。

理学部
御殿下纪念馆(21侧旁,理学部化学博物馆学部7号館(103前的英国籍化学講師 - Prof. Edward Divers エドワード・ダイヴァース(1837~1912。 


这一集去过的地方。。。

安田讲堂 Yasuda Auditorium(1后部。



安装在安田讲堂后面,路旁草坪上的物理学教授 - 山川健次郎1854~1931铜像



理学部1号館(99

工学部
安田讲堂左侧的工学部(2),(3),(6),(73),(74)(77)号馆。

工学部2号馆前漂亮的三位女大学生。






工学部2号馆(73


工学部3号馆(74

工学部3号馆(74

工学部3号馆(74内观

工学部3号馆(74后部的理学部1号馆(99

工学部4号馆(75

工学部6号馆(77


工学部6号馆正面(77

工学部8号馆(78

工学部列品馆(71

法学部
法学部1号馆(29



不同的角度,望去的视野也不一样~

安田讲堂前的法学部1号馆(29

法学部1号馆(29面朝庭院的入口,漂亮的欧式尖形拱门。


东大银杏隧道穿过法学部1号29底部这层层拱门的迴廊,就去到下图工学院前的庭园。

法学部1号馆(29)工学部列品馆(71)工学部6号馆(77)1号馆(72)11号馆(82环绕的庭园。

这时候,接到女儿传来的讯息 :
女儿 :I was just told to come for work on Sunday。Can we change the reunion dinner to tomorrow?(提前一天)
老妈 :没问题,都一样啦,不就是吃个饭而已。问你弟弟和小白行吗?
女儿 :U ask for me, I’m working now
老妈 :Ok
老妈 :你弟星期六上到晚上12点, 小白在那天公司让她去仓库加班, 那部门的另一个女孩因临时有事,回国了,她要周四才得空,怎样? 提早或延迟都没关系啦,有吃就算了,你们都那么的忙!



庭园中的两座铜像

1)工学部6号馆(77前的爱尔兰籍机械工程师和造船工程系教授 - 查尔斯迪申.威斯 Charles Dickson West チャールズ・ウェスト(1847~1908)铜像。


2)工学部1号(72)11号馆(82)前的英國建築師 - 喬賽亞·康德(Josiah Conder)ジョサイア・コンドル (1852~1920)铜像 。


工学部5号館(76)实验工房(89),船型实验水槽(88)[船] 空蚀试验槽(89)背面的造船技術科助教授 - 三好晋六郎 (1857~1910)铜像

工学部船舶試験水槽室(88

《弥生门 Yayoi Gate背后的工学部3号馆(74)


东大第五个出入口 - 《弥生门 Yayoi Gate

门口这三扇大大木製的弥生大门,上面的洞口各装上一个漂亮铜制的轮狀花紋。



农学部

时间 ~ 05-02-2016 下午5点20分 (晴)

东大第六个出入口 - 《农正门 No-Seimon(Gate)



无论是形式或外观,《农正门 No-Seimon(Gate)》都跟《弥生门 Yayoi Gate很相似。

农正门后面,左右两边的建筑是农学部1号(右)2号(左)馆



弥生讲堂 Yasuda Auditorium

弥生讲堂位于弥生校区的一角,就在农正门的左右两侧。

在农正门左侧的这座《弥生讲堂Annex (弥生讲堂アネックス)》2008六月新增建,一间间依著樟树群一字排开,下垂的屋顶造型独特。


《弥生讲堂 Annex (弥生讲堂アネックス)》是由知名建築師香山壽夫所設計,以玻璃、木材的對比性建材,打造出北歐的柔和簡約風。

圓形檜木的主結構外,大片玻璃牆面包覆整個講堂主體,陽光穿透玻璃,巧妙帶出溫潤而質樸的木造光澤。

屋頂一片片几乎垂到地面的木片,排列出美丽的扇形,看上去有点像教堂


农正门右侧这座以桧木为架构,搭配大大片玻璃建成的玻璃屋是《弥生讲堂・一条ホール)》

格式挑高,方正,简约的玻璃屋里摆满米色木制的桌椅,呈現一种舒适,自然的风格。这座建筑的造型比起东大校园内其他欧式古老的建筑,显得别具一格。

忠犬八公ハチ公(1923-1935农业大学教授 - 博士上野英三1872-1925的铜像,位于东京农业大学弥生校区入口的左侧。

1924年,東京帝國大學(現今的東京大學)農學部教授上野英三郎開始飼養一頭秋田犬,取名為「小八」(ハチ),小八每天清早都會在家門口目送上野教授出門工作,傍晚時,就會跑到澀谷車站前,等待下班的主人搭電車回來。

1925年,上野教授因病猝死,但小八還是每天傍晚守在澀谷車站前,等著永遠不會回來的主人,一等就是10年,直到1935年三月,11歲的小八不敵癌魔病死。小八的故事在當時早已傳遍日本,澀谷車站前也樹立起了一座「忠犬八公」銅像,成為澀谷、甚至是東京的地標。(文字摘自网络)

狗与人物的铜像造型栩栩如生。

东大夜景






生命就是一路走來,一路走去。
感恩得到生命,認知總會離開,好奇明天如何,積極把握當下。
沒有昨天能被改變,沒有明天能被阻止,沒有今天能被留住,沒有存在能被否定。
每個人對自己負責,發生的已經發生,不必有怨,不能有悔;
不負我心,不負我生!—— 劉墉